十三年专注传动产品整体方案定制
十三年专注传动产品整体方案定制
发布时间: 2025-02-06 05:40:25 作者: 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12月20日至22日,2024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举行,吸引了全球260多家企业参展。
南京本土企业、国产机器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埃斯顿在现场发布全新超轻镁合金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
在此之前,埃斯顿孵化企业——埃斯顿酷卓获得江苏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母基金直投。
埃斯顿之所以非常关注,除了产品具备科技感外,更因为机器人被誉为 “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工具装备之一”。
除了埃斯顿,南京集聚了汇川、亿嘉和、极智嘉、熊猫电子等领军企业,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地。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南京已布局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增材制造等板块,初步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新能源汽车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加快了中国汽车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
上汽大通南京工厂,以客户的真实需求驱动整个制造体系智能化升级,成为全世界首家荣获世界经济论坛工业4.0“灯塔工厂”的中国整车企业。
南京长安汽车新工厂,融合智能制造技术,可满足3000多种个性化定制,入选国家级“5G+”智慧工厂。
在汽车制造领域,南京埃斯顿的工业机器人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比亚迪、吉利等汽车工厂,实现点焊、弧焊、冲压、辊边等工艺自动化,成为“智慧工厂”里的“关键先生”。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所有的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作的完整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这个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即一系列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
如果说,智能制造是制造产品的工具,那么,智能制造装备就是制造工具的工具。
典型如数控机床,这是一种通过程序控制系统,自动进行零件加工的机器,被称为工业母机。
机器人集合了多种先进的技术,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完成各种生产操作,被誉为 “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智能制造装备大范围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具有工具性、使能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特点,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总实力的重要标志。
埃斯顿是南京本土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0%,连续5年成为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
汇川正在南京建设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40万台/套机器人及其配套产品能力,计划在南京做强最重要的工业机器人板块。
除了这两大巨头,南京还拥有亿嘉和、恒立、科远股份、中船重工鹏力、景曜科技、熊猫电子等一批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苏美达智能、佗道医疗、蔚蓝科技等一批特种机器人创新企业,布局园艺、医疗、消费端领域。
南京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近百家,形成涵盖伺服电机、控制器、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完整产业链条。
从增长势头看,南京机器人产业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营收增幅超过30%。
数字控制机床板块,南京企业主要分布在机床功能部件、金属切割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领域。
仅六合(台商)数字控制机床产业园,就集聚数控机床及配套企业100多家,形成模具—铸造—机加工—热处理—机床整机等上下游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南京蓝昊智能,专注于高端智能柔性多轴并发联动机床的研发与生产。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柔性折弯中心实现了折弯过程的全自动化,较传统折弯产能提升3倍以上,在国内智能柔性折弯中心机床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增材制造板块,南京企业聚焦医疗领域、金属结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及核心器件、三维扫描数据获取等领域,拥有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中科煜宸、英尼格玛等一批研发机构和企业。
今年7月,南京中科煜宸自主研发的“大型智能激光同步送粉增材制造装备”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产品。
该装备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4m×3.5m×3m、扩展13m×3.5m×3m制造能力,已率先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件制备。
像中科煜宸这样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已培育70家,同时培育上市企业(含新三板)29家、市级总部企业13家。
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1500余家企业,总营收规模超2700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领军企业集聚、产业链健全、增长势头强劲,南京慢慢的变成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高地。
随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发展。
以机器人板块为例,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核心,是基础。
南京集聚埃斯顿、汇川两大工业机器人巨头和“链主”和齐全的供应链,就有了向其他赛道延伸的基础和吸引别的企业的底气。
正因如此,今年南京发布《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聚力打造“1+N+1”整机体系。
前一个“1”表示打造工业机器人一马当先的优势,“N”表示全方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事实上,南京在人形机器人抢先布局,已集聚埃斯顿酷卓、集萃智造、蔚蓝科技等一批企业。
集萃智造是国内唯一涉足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即将推出国内首款高动态超逼真人形双足机器人,攻克电液伺服“卡脖子”难题。
在智能制造领域,南京高校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全市拥有的技术人才超过25万,领军人才600多名。
丰富的人才储备、强大的科研实力,成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
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科型公司,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品推陈出新,主数控铣齿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80%。
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SKXC-10000数控成形铣齿机”,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大规格齿轮硬齿面加工机床的空白。
今年5月18日,南京启动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并在南京大学等 17 所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校分中心,实现在宁 “双一流” 高校全覆盖,有效牵引高校 “创新源头” 和企业 “发展需求” 对接。
在南京的牵线搭桥下,驻宁高校与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协同创新,促进更多的智能制造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
作为首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在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
工业软件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之魂。作为全国首个 “中国软件名城”,南京拥有众多工业软件企业,涵盖了智能电网及电力系统、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5G网络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提供了理想的通信环境。截至2023年底,南京累计建成5G基站3.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云计算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二期基本建成,算力达到每秒180亿亿次,成为长三角地区已经投入运营的顶级规模、算力最强的全国产化智算中心,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
今年年初,南京出台《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4—2026年)》。政策引领下,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正加速融合。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南京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了钢铁、石化、汽车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
南京发布的“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作出明确部署,推动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南京累计获评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7家、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27家,建成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车间13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3家。
仅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一家公司,就建成1个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2个省级智能工厂、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南京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既培育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也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完善的生态体系下,政府科学引导、多方协同创新、资源高效流动、要素集成共享,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迸发强劲动力。
作为全国风电产业最全的省份,江苏集聚风电主要装备企业300余家,已形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以高塔筒、大叶轮为代表的低风速风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大风电齿轮箱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9%,连续9年排名第一。
与广东、浙江、福建不同,江苏的制造业偏上游,面向企业用户的智能电网、高性能特种钢、工程机械、船舶、光伏等产业在全国首屈一指。
自2018年起,江苏便以先行者的姿态,在全国率先踏上了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征途。
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稳步的增长注入新动力。
南京市投促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11月,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共招引固定资产投资备案超亿元项目116个,菲尼克斯全价值链超级工厂项目、天美科学仪器集团总部基地项目、华东工业母机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正式在宁落地。
在汇川南京项目开工建设之初,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就曾表示,特别看重南京的人才资源和产业基础,希望在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工业数字化等领域拓展合作业务。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多次与南京高校合作后,投资10亿元在南京建设恒立智能电动控制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4亿元。
12月18日,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宣布在南京投资建设全价值链超级工厂,打造集零部件、成品及供应链三位一体全价值链深层次地融合高效协同的核心制造基地。
深耕南京31年后,这家全球电气连接等领域领军者,选择继续相信南京、扎根南京。
科倍隆是全球塑料配混挤出系统和大宗物料输送系统的领导者,2004年在南京投产以来发展良好,2019~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26%。
今年11月,科倍隆投资的新厂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0台高端挤出设备及800套配套设备、800台物料输送部件的能力。
在《2024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中,南京获得“2024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荣誉称号。
在政府的保驾护航下,汇川技术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实现同一年完成签约、同一年实现开工,赢得企业高度赞赏。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亦可视为中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轫。
近10年来,我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迅速,却也驶入“深水区”,必须直面难啃的“硬骨头”。
南京速锋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生产的定位器,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机翼与机身的组装。
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精密测量设备,打破外企垄断,在新能源电驱系统高精度测量选垫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南京推动一批批智能制造装备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也向行业提供“工具”。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动。今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列为2025年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深层次地融合,能够推动整个制造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南京是全国AI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500家,在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场景应用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优势,一大批AI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落地。
6年前,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创立以来唯一获奖的华裔学者姚期智带领团队在南京创办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
截至目前,图灵院已孵化和投资的企业超过70家,涉及“AI+医疗”、“AI+金融”、“AI+城市”、“AI+安全”等领域。
如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全行业、各大城市一同面对的“必答题”。